子牧灯

欢迎来我的小九九看看

观一座城,选择一种生活

在原有的国度,是和熟悉的人相伴,利用已有的资源实现最易便程度的生存,这也是为了去探寻新奇的世界做准备,而在另外一个国度,虽然有着生物体本质上的相同,但是作为异域者的你却会有种种的不适和新奇,在比较之下做出选择,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在一个个选择中会知道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拜托原有环境带给我的意识和潜意识上的束缚。

为什么同样是富裕的国度,日本和美国却给人以不同的总体的印象认同,秩序与散漫/克制与自由,初到东京会有一种压迫感,人们行色匆匆,多是独来独往,公共场合安静地演绎着从容不迫的人流的交错。黑白是人们服装的主色,而建筑和装潢有时也让人觉得如此性冷淡,我会好奇这样的皮囊下面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生活构成,他们的家居。我想,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利落的吧。楼宇的设计不一,很多住房面积看起来并不大,但是由酒店住房推算开来住房的布局应该会是高利用化而不失人性化的。不禁想起高中时的一偏习作-----什么都是小小的,大固然有充分的施展空间,但是个人的小是一种对公共的让步,而公共的便利才会产生这种信任和不计较。而小和大都是相对的,看过很多将40多乃至20多平米的空间改造成功能齐全的家居环境,这背后是他们的精心布局和设计改造,这个时候小已经不算小了吧。无论是大还是小,我想都不是应该拿来比较的,我可以选择大,阔大,那是视觉的放松,我也喜欢小,小巧,那更要求简单,所以在面临既有选择项的时候,未来有我自己的房子,就按照我唯一的要求——简单,变成我自己的家。

来东京我遇到了另外一种矛盾,是快还是慢?东京的初印象是快的,快速移动的人群。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我们的在其中显得好突兀,走路是为了实现地点转换,在这过程中相对来说是没有什么重要性事物的,所以就需要尽可能压缩这段时间,去做更加有实质内容的事。在地铁上,很多人会看书,因为思维/头脑可以不停运转呀,阅读以及对内容消化理解的重复练习时会提高思维能力的啊,我和他人交谈会语塞,上课没有办法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办法和同学讨论,更不用说是讨论问题了,会有好多好多问题,是要赶紧去解决的啊。减少不必要的转换过程的浪费,好好利用既定的转化时间,严肃地做出选择,有/无,存/废,其实也是,选择错了从被选择物的视角说明,你也是不可以不适合去选择的,我总是会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那该怎么办呢?那就不去选择吧,不去做这个选择,而是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项,这种选择对于我来说是一些生活和习惯方面的。

快,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呀,压缩时间去做更多事情,而不是散漫地任由时间流逝,否则,自己也是会后悔的吧。那慢呢?会是好好体会,去感受去观察,但是这其中也是有快的呀,人的身体状态的速度是放慢了,但是思维的速度是加快了啊,所谓的感受不就是去观察去思考吗,去审视表象后面的历史文化根源。不管怎样,还是要去调试自己的生活节奏,继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

东京的生活观察还在继续,喜欢东京,用眼睛摄下这个城市的印象,能带有一点城市的感觉回去也是好的,那是有序的/礼貌的/尊重的/轻松的/清新的......

无人自动驾驶的轻轨,他们说这想重庆,轨道层叠交错,仿佛来到未来世界。

如果一个城市可以看到这样散落的浮云,那是该有多幸运啊,当我们的城市不再用高楼去衡量,而是设计和布局的人性化啊,当一些工程背负了太多关乎荣誉的要求,还会去好好考虑作为公共设施工程的便利化和共享节约化吗?既然公共的无法满足大众需求,那么个人性的考量和比较就会上升的呀。

在城市看到夕阳会是一种奢望吗?





评论